本页提供2019年5月5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丁士刚、宋志强。主题是《消化之旅历险记》(三)视频和要点文字笔记。主要介绍胃出血、胃溃疡、幽门螺杆菌的防治知识点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专家: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科丁士刚、宋志强。 胃出血 胃出血,通常以呕吐或大便形式排出体外。如果出现咖啡样呕吐物或黑便,要警惕胃出血的发生。 人体血液中含有大量的红细胞,其中含有铁离子,铁离子进入胃部后遇到胃酸发生还原反应呈现褐色,呕吐物呈现咖啡样。 根据出血量的不同,大便的颜色和样态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几毫升的少量出血,大便会是正常的黄色成形软便,但化验结果会显示大便潜血阳性; 几十毫升的出血量会出现黑色成形大便,血液中的铁离子和肠腔中的硫化物形成硫化铁,出现黑色; 几百毫升的出血量会出现黑色柏油便,大量的出血会让大便中的水分较多并混合有一定的粘液,出现大便稀而油亮的形态; 出血量达到千毫升时,肠道蠕动很快,尽管是大便也会呈现红色血便。 出现柏油便和血便情况提示出血量很大要及时就医。 胃出血治疗方法 胃出血同样可以引起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早期识别很重要。 胃出血除了药物止血外,胃镜止血也是临床止血的重要途径↓↓↓ 胃镜止血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消化道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在胃的角切迹处与十二指肠的球部最为高发。 黏膜表面溃破达到黏膜肌层以下形成的凹陷就是溃疡,5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胃溃疡,20岁左右的人群更容易在十二指肠球部发生溃疡。 胃黏膜有自己的保护屏障,当屏障因胃酸、药物、幽门螺杆菌等因素的增加,出现屏障平衡被破坏时就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其中胃酸在溃疡病致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胃黏膜正常情况下可以抵御胃酸对胃黏膜的腐蚀,但在服药、细菌感染、胃黏膜糜烂的情况下,胃酸会引发溃疡病。 注意事项:高龄、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曾患有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有烟酒刺激的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容易产生胃损伤。 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以及非甾体类消炎药引发溃疡病和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比较高。 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导致慢性活动性胃炎、溃疡病、胃癌等上胃肠疾病的重要的元凶。 幽门螺杆菌是最常见的慢性细菌感染,每两个人中可能就有一个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需要治疗人群 胃癌高发区(山东、西北或者东部沿海地区)人群、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息肉患者、残胃患者、消化性溃疡患者、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一定要根除幽门螺杆菌!以防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检查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查方法一般是通过碳13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下活检两种方法来判断。 碳13尿素呼气试验的敏感度、特异度超过95%,是目前相对最准确的幽门螺杆菌无创检查方法。 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治疗幽门螺杆菌专家推荐四联疗法,四种药物中有抑制胃酸的药物、抗生素和含有铋剂药物。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主要经口入到胃里,分餐、勤洗手、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最直接有效避免传染的方式。 通过粪便和呕吐物的颜色,可以早期发现胃出血情况,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胃肠道的保护,幽门螺杆菌合理诊断和根除治疗,你要记好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