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8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首都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陈明教授。主题是《巧用对药调气血-2》。 当“人体大厦”里的“水管”出问题,小到头晕皮痒,大到肿瘤、脑卒中都可能会出现。“出水过猛”、“出水不畅”、“不出水”各种“水管”问题,背后都隐藏着不同的健康危机!到底身体里的“水管”代表着什么?我们又应当如何巧用对药来化险为夷呢? 原来,身体里的“水管”就代表着我们血,就像这个水管遍布整栋楼一样,中医认为人体里也有一个遍布全身、濡养脏腑皮肤的重要物质就是血。血行脉中,内流脏腑,外注肌肤,一旦血运失常,根据病机和病位的不同,各个脏腑各个系统都可能会出现问题。陈明教授介绍,“出水过猛”及“出水不畅”都是代表着血的运行出现问题,而“不出水”则代表出现血虚问题。血虚问题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与心悸失眠、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及一些失血性疾病都有关系!很多人都认为日常生活中多吃补血的食物例如:猪肝、阿胶、大枣等等就可以起到很好的补血功效。但陈教授告诉我们,这是一个误区,补血食物虽然有一定补血的效果,但是却无法维持稳定,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助力”,这个“助力”就是补气。针对血虚的情况,陈明教授有一对药食同源的对药,帮助大家气血同补,更加有效地补益气血、缓解血虚。 “出水不畅”代表血运出现了瘀堵或者寒凝的问题,瘀堵的情况叫做血瘀,寒凝的情况叫做血寒,它们都是最常见的血运异常,与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都有关!针对血寒和血瘀的情况,陈明教授分别带来了两对对药。除此之外,他还给大家介绍了一个在日常生活中,血寒、血瘀人群都适用的食疗小方。而“出水过猛”代表着会导致血液运行加速甚至妄行的血运失常—血热,血热与老年人常见的皮肤痒、糖尿病甚至脑卒中都有关联。针对血热的情况,陈明教授也带了一对清热凉血的对药,到底是什么呢? 【专家出诊信息】陈明——周四下午、周六上午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周六上午 弘医堂中医院;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isgqody.html?vid=m003777vg9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