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3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特邀北京医院内分泌科潘琦主任医师。主题是《糖尿病也怕上年纪(下)》。 低血糖 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感神经的反应性明显减弱,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往往并没有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等到有感知的时候血糖可能已经很低了。这种无症状性低血糖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更高发、也更危险。 此外,一些治疗心脏疾病的药物会减慢心率。如果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此类药物,一旦发生低血糖,也不会出现心慌的症状,容易被忽视。 如何避免低血糖 饮食方面,要注意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时刻必备含糖量高的食物,易发低血糖人群可适当加餐。 及时监测血糖,凌晨的0点到3点是易发生低血糖的时间段,专家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或者是易发低血糖的人群,应监测凌晨三点时的血糖数值。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一旦数值超标或是发生低血糖了,设备会自动报警。医生也可以根据仪器记录的血糖数据给患者调整药物。 餐后血糖高 相比于年轻人,老年糖尿病患者更易餐后血糖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空腹血糖的数值可能变化不大,而餐后血糖却会上升。如果只关注空腹血糖,会漏诊70%的餐后血糖升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而且餐后血糖升高时,大部分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感觉。 降低餐后血糖小贴士 1、应使用容易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2、餐后运动30-60分钟。注意运动时间不要超过一个小时,以免发生低血糖。 血糖难达标 自我管理不严格、对血糖指标控制过于宽松,或是没有遵医嘱严格服药,都会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难达标。 自我健康管理做得好,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也可以让血糖更稳定,最终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延长寿命。 认知功能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患上老年痴呆症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了两倍以上。年轻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减退的年纪也会提前。 痴呆风险测试 1、画钟表测试 画一个钟表盘,并将时针和分针指向11点10分的位置。这个测试考验受试者逻辑和绘画的能力。时针应该画在11和12之间的位置,且时针短、分针长。1-12个数字的顺序也要正确。如果做不到这几点,说明认知能力有所减退。 2、100减7法测试 从100减7开始,连续减五次7,写出答案。如果出现错误,说明认知能力出现减退。 这两个测试方法只是认知功能评价中的两道题目。经过完整的测评,如果认知功能评价结果提示糖尿病已经对认知功能产生了影响,患者应做进一步检查。 易形成皮下硬结 打胰岛素的过程中,钢针对身体有一定刺激。同时,局部高浓度的胰岛素会促使胰岛增生。如果反复在同一个点上注射,这个增生会逐渐变大并形成团块。调查发现,50%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存在硬结。 自我检测是否有皮下硬结 1、一看 从侧面去看胰岛素注射常规部位附近的皮肤是否有凸起。 2、二摸 以指腹去摸皮下是否存在硬结。如果在触摸的过程中,有一种上台阶的感觉,说明是皮下脂肪增生的边界。 3、借助B超仪 用B超仪可以看到皮下脂肪层的结构,以及是否存在脂肪变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