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时空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20240224健康之路,翟双庆,词语里的中医智慧

2024-2-24 20:26| 发布者: 新时空| 查看: 507| 评论: 0

2024年2月24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翟双庆。主题是《词语里藏中医1》。主要介绍名医为何能“妙手回春”,“病入膏肓”是指多严重的病, 兵法中所讲的“因势利导”和中医又有什么关联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妙手回春形容医生医术高明,能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能够将垂危的病人治愈。

“妙手回春”见于清代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据记载,名医扁鹊经过虢国时,听说虢太子猝死,就问中庶子太子的症状。扁鹊认为虢太子还可以救活,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几针后,太子竟慢慢地坐了起来,之后服了二十天的汤药便痊愈了。因此,扁鹊赢得了妙手回春的称号。

扁鹊是怎么判断虢太子可以起死回生的?

名医能妙手回春,首先要判断这个人是否有回春的迹象和可能。如果病人大腿根部还有温度,鼻翼还有翕动,说明气血没有完全停滞。通过针刺百会穴,让百脉交会起来,能够使昏厥的人醒过来。

什么原因有可能会导致厥?

厥就是逆的意思,气血突然上涌到胸、头,就可能使人晕倒了,这种情况被称为气厥,也叫作薄厥。

中医如何看待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原指病情严重到无医可治的程度,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病入膏肓”出自春秋时期左丘明的《左传·成公十年》

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请来了秦国有名的医生缓来医治。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两个童子说他们如果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这病就治不好了。后经过医生缓的诊断,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有办法而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晋景公听后,觉得医生诊断的情况和自己的梦一致,认为缓的医术确实高明。后人就根据这个故事得出病入膏肓这个词语。

中医认为膏和肓具体指什么?

中医把心尖脂肪的地方称作膏,横膈膜到心的地方称作肓。有病邪停留在这个非常小的空间当中,就是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怎么治?

病入膏肓的位置很特殊,通过针灸、药物等方法都很难治好。中医里有个词叫膜原,和膏肓比较类似。清代的温病学家吴又可提出了一个叫达原饮的药方,里面有厚朴、槟榔、草果,可以直达膜原。疟证、瘟疫都可以用这个方子进行治疗。

达原饮

中医如何应用因势利导来治病?

因势利导中的势是趋势,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的方向引导。

“因势利导”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魏国和赵国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发出求救信号。齐威王派了田忌和孙膑带领齐军去协助韩国。孙膑心生一计,对田忌说道:“现在魏国将最优秀的军队都派去攻打韩国,这个时候正是魏国军事防备最差的时候,我们可以趁机攻打魏国,再在半路上进行埋伏,杀魏军措手不及。”孙膑正是运用这个“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的计划,使齐军大获全胜,因势利导一词由此而来。

词语“因势利导”与中医有何关联?

中医会因邪气的特性、位置进行治病,这就是因势利导。如果是特殊的情况,例如半夏泻心汤里既有寒药又有热药,寒温并用,药性既往上走又往下走,能解决处于不上不下位置的病邪。

最新文章

养生堂

健康之路

健康常识

综艺军事

    新时空

    GMT+8, 2025-5-3 04:23 , Processed in 0.083058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新时空 X3.5

    © 2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