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时空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20240908健康之路,王玉英,夏后进补,健脾,艾灸,养肺,养肾,益肾滋补膏,八段锦

2024-9-8 16:22| 发布者: 新时空| 查看: 585| 评论: 0

2024年9月8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夏天过去要补补》。主要介绍抓住夏天结束的时机,补好身体过秋冬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中医认为夏天代谢快,能量消耗大,容易出现津气两伤的情况。而且夏天暑热伤气耗津,再加上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熬夜、工作压力大,所以过了夏天,我们就得开始补补身体,把夏季丢失的气和津液补回来。

今年的三伏天因多了一个闰中伏,比往常多了10天,对我们的身体消耗也相应增大。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天时的变化,随时调整饮食、作息习惯。

夏后进补先健脾,食补艾灸齐助力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暑热与湿邪并重,天气闷热潮湿,对我们的脾胃伤害最大。除了外界湿邪过盛,久居空调房、饮用冰镇冷饮、食用烤串、蛋糕、甜品等也是伤脾胃的因素。寒凉食物伤脾胃,油炸食物难以消化,而甜食、蛋糕黏稠且能量高,易增加湿热。

脾胃功能良好,才能有效吸收营养,弥补夏天消耗的能量,为未来冬天防寒做充分准备。泄泻的发生往往源于脾虚,表现为脾胃湿寒、虚寒证,同时伴随食欲不振、多汗、心慌、气短等症状,所以此时应注重防泄泻。

健脾食疗方——健脾粥

健脾粥性平,既能健脾又能补肾,还能除湿,补充我们夏季因暑湿而受损的脾胃之气,为进补打下基础。

莲子肉:健脾、补肾、养心

白扁豆: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山药:养肺、健脾、补肾

小米:健脾胃

桔梗:开肺止咳、平喘化痰

芡实:健脾、补肾

艾灸——中脘穴、足三里穴

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

通过回旋灸10-15分钟这两个穴位,可以促进脾胃生化之机,增加元气,为秋天保肺气和冬天养肾气做好准备。

夏后进补养好肺,食补运动来帮忙

夏季不良生活习惯易伤脾胃,秋天则可能出现肺虚症状。中医认为,脾为肺之母,脾虚则易痰湿犯肺。脾湿不化易化生痰液,若肺内痰液增多,则可能导致咳喘,轻者短期发作,重者如老慢支、肺气肿,秋冬季节易发病。肺气虚弱,受秋季燥邪影响,还可能出现口舌干燥、干咳无痰、大便干燥等症状。

补肺食疗方——老鸭汤

鸭肉:滋阴、润肺

百合:滋阴、润肺

陈皮:行气健脾、燥湿化痰

菊花:清热

补肺运动——腹式呼吸法

全身放松,用鼻吸、口呼,吸气时肚子慢慢地鼓起来,呼气时肚子慢慢瘪下去。

夏后进补重养肾

自制膏方补肾精

中医认为,夏天过后,应及时养肾气,为冬天做准备。若夏天过后各脏器之气受损,且未及时补足根本肾气,冬天可能出现多种症状。肾气主生殖、生长,肾气衰退则人衰老,表现为脱发、齿落、皱纹、腰膝酸软、腰疼、双下肢沉重无力、性功能减弱、生命力低下、抵抗力及免疫机能下降,中年提前进入老年,甚至早亡。

补肾膏方——益肾滋补膏

熟地:补肾、养血

山药:健脾、补肾

山茱萸肉:补肾益精、补虚强壮

菟丝子:补肾益精

炒杜仲:补肾强腰、健骨助阳

龟甲胶:补肾、益精血

当归:补血、养血、活血

山楂:健胃、消食

茯苓:健脾利湿、交通心肾

砂仁:温中行气、健脾醒胃

制作方法:

1.头煎,药水比1:20,煮1小时

2.二煎,药水比1:15,煮40分钟

3.三煎,药水比1:10,煮30分钟

4.三次煎煮的药液一起过滤

5.大火浓缩变稠后转小火

6.浓缩至高度黏稠,加入蒸化的龟甲胶

7.加入蜂蜜或甜叶菊调味

8.搅拌至“挂旗”或“滴水成珠”取出

9.敞盖静置于阴凉处24小时

10.放入干净可密封容器中保存

·早晚空腹服用,每次10-20克

补肾运动——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

1.腋下反穿,摩运肾俞

2.俯身攀足,抬头伸腰

3.伸臂起身,以臂带身

·每天15分钟,做到浑身微微地出汗。

最新文章

养生堂

健康之路

健康常识

综艺军事

    新时空

    GMT+8, 2025-5-3 05:38 , Processed in 0.073467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新时空 X3.5

    © 2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