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1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中医解头晕》。主要介绍头晕困扰多年,中医用三招轻松化解!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头晕,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健康问题,过程痛苦,病因诸多,在中医看来,头晕有“无风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三种情况,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蒋卫民主任中医师教您如何用各种中医妙招祛除致晕病邪。 无风不作眩 风邪致眩表现为眼花和头晕同时发生,常因肝阳上亢引起。患者可能出现眩晕耳鸣、头痛且涨、急躁易怒等症状。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采用潜阳育阴的治疗方法。 潜阳育阴方 通过调补阴阳,达到平息风阳上扰、改善眩晕症状的目的。 五味止晕茶 作为日常调理的代茶饮,其中生山楂酸甘化阴,起到滋阴育阴的作用;其他四味药则清肝泄热,平肝潜阳。 无痰不作眩 痰邪致眩表现为头重如裹、身体沉重、困倦感、纳差反胃、大便黏腻等症状。患者可能因脾胃功能受损,导致运化失常,形成痰浊,上泛于脑则出现眩晕。针对痰邪致眩,中医推荐以下方法。 半夏白术天麻汤 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浊的产生主要来源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该方通过健脾化痰、燥湿化痰来治疗痰邪致眩。 穴位贴敷法 丰隆穴是化痰的第一要穴,位于外膝眼与外踝高点连线的中点,胫骨外开两横指处。使用吴茱萸粉加醋调和后贴敷于丰隆穴,通过持续刺激穴位,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 无虚不作眩 中医认为,大病之后、产后虚弱也会导致眩晕,这种眩晕就是“无虚不作眩”。现代人因虚损导致的眩晕比较少见,主要见于部分高龄老人或产后女性,通过短期营养调摄即可改善。 八段锦调理脾胃 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一动作,对健运脾胃、改善眩晕有显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