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卫视2017年7月11日养生堂节目《三伏天的隐秘危机》视频笔记。 姚卫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 宫晶书: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心血管科 副主任医师。 今天节目的一开始,我们看到了三个城市的监控捕捉到的不同患者晕倒的状况。专家告诉我们,其实他们的病因都是中暑,并且还通过一组数据说明,三伏天里最易发的危险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在北京,极端高温对65岁及以上人群非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大于65岁以下人群。所以,对于即将进入的三伏天,中老年人要格外的注意。那么专家今天又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能够帮助平安度过夏天的小妙招呢? 从中医的角度,中暑可分为两类:阳暑和阴暑。阳暑是指在烈日下暴晒或长途奔走,导致出汗过多引起头晕倦怠、口渴身热等症状,如不及时补充水分兼休息,甚至会出现热衰竭和休克,危及生命安全。 中医认为,暑气通于心。暑热之邪,首先耗伤心气阴津,心气虚阴亏则血行不畅,心脉闭阻。因此,由高温引起的阳暑证,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原本就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则更加危险。阴暑则指夏季因气候炎热而采取了错误的生活及饮食方式,以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侵袭而得的病症。所以,专家一开始所说的即使不出门也可能会中暑,指的就是阴暑。老人、孩子、体质虚弱及患有宿疾者,最易诱发阴暑,尤应加强防护。 对于阳暑的预防,专家建议可以多吃具有天然白虎汤称号的西瓜,而对于阴暑则要从生活起居上避免贪凉和饮食习惯上少吃寒凉的食物两方面预防。专家现场带来了在两个古方的基础上加减的祛暑饮和出自宫廷古方的香囊。 并且在节目中讲解了来自中北京市中医药防暑指导方案(2017版)中的两个小妙方:和胃饮和薄荷,还现场做了一道能够阳暑阴暑一网打尽的祛暑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