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提供2019年5月24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刘兴鹏及副主任医师田颖二位专家,主题是《“药”防血栓有讲究》。主要介绍为什么有的人的心脏里会不停地生长血栓?常用药物的服用误区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今天的节目现场陈赛化身“心脏里的清洁工”,试图清理心脏中的血栓,却屡屡失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此,我们请到了这个“特殊”心脏的主人——91岁的孟奶奶,她从50多岁起受到房颤的折磨,后来遇到了今天的专家,顺利进行了手术,但是让孟奶奶自己和家人都不解的是:手术后又发生了脑梗,而且堵住大脑血管的栓子,就来自心脏!到底忽略了什么问题,让孟奶奶治好了房颤,却没有治好血栓呢? 专家告诉我们,像91岁孟奶奶这样的患者,在临床上不在少数。房颤时容易产生血栓的原理,我们在以往的节目中介绍过,但为什么房颤好了,血栓还在产生呢?首先是因为房颤好了,但心房的收缩功能并不会马上恢复;其次因为老年人心房功能本身就差,所以对于老年房颤患者来说,抗凝药一般是不能停的,而且服用的频率和药量需要定期找医生调整,否则还会带来抗凝药的另一个隐患——出血。这是怎么回事呢? 刘主任带来的另一位患者,就是房颤后规律服用抗凝药,但是却因为错过了几次定期复查,而引发了胸腔出血,幸好送医及时才避免了更致命的后果!这位阿姨告诉我们,她很早就出现了胃部不适和浑身乏力这种贫血的现象,但没有重视,也没有跟自己服药不当联系起来,才差点儿诱发危机。专家提示,如果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一定要想到自己的抗凝药是否该调整了,否则慢性失血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诱发大出血而失去生命。 为了预防心脏内血栓的发生,老年人对日常服用的药物应该有一个规律科学的管理,我们现场随机抽查了一位叔叔,他每天要吃四种药物,早中晚服用的量和种类都有区别,怎么才能准确地服药呢?同样来自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的陈护士长教了我们一个简便清楚的办法——用小药盒和标签先将药品分门别类,再标记用量,每次准备好一周的药物,吃完后再补充。如果电视机前的子女和老伴们看了我们的节目,可以为您关爱的亲人学习一下。刘主任特别提醒正在服用降脂类药物的人群,服药的时间是很重要的,他曾经接诊一位几年来一直规律服药,却没有任何降脂效果的患者,原因在于患者都是早上起来就服药,而导致胆固醇升高的酶在后半夜才会出来发挥作用,降脂药和“升脂的酶”错过了,自然起不到效果。还有哪些常用药物的服用误区呢?请关注本期节目。 专家出诊信息 刘兴鹏--北京朝阳医院周二下午、周四上午 特需门诊; 田颖--北京朝阳医院周二上午、周四下午 专家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时间、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