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5日北京卫视养生堂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宇、张晓琳,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袁望舒老师。主题是《保住身体“大后方”》。主要介绍压缩性骨折的预警信号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大家都在关注腹部核心肌肉,殊不知人体的“大后方”其实就像身体的根据地一样更加重要!人体前方肌肉是与呼吸相关的肋间肌以及腹肌,位于人体“大后方”的腰背部则是一整条的腰背肌肉,这样一前一后就像钢索大桥的牵拉索一样均衡受力,支撑起脊柱的平衡和人体的基本体态。身体“大后方”不保,不仅体态变形、身形扭曲,也是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黄韧带肥厚等等腰部疾病的重要诱因,还更容易发生重要位置的骨折,或者压迫神经,造成疼痛、失能、大小便失禁等等。 跪着上课,趴着看书,19岁的小姜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再也没有正常坐在椅子上,因为身体的“大后方”完全失守,腰背部肌肉几乎全部消失,他逐渐变成了世界罕见的反向折叠人,身体扭曲成难以想象的形态。 从小学到大学,小姜一直坚持跪着上课,这一跪就是十年。而且坚强乐观的他说:“如果我要是放弃了我自己,将来万一真要是治好了,我一个一无是处的人,还不如不治呢,万一将来治好了,不光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还能为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就是在这样常人难以想象的状态下,小姜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心仪的大学。在不久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集全院之力,也为小姜施行了国内第一例反向折叠人矫正手术。 作为极致病例,小姜的腰背部在核磁检查下可以看到几乎没有什么肌肉的存在,基本上全是白白的脂肪,这也是导致他的躯体发生反向折叠的原因之一。 很多中老年人身体的“大后方”正在逐渐失守,随着年龄增长,肌肉进一步萎缩,再加上饮食中缺乏蛋白质等因素,人体后方的“斜拉索”失衡过载,身体这座大桥就会垮塌。身体失衡的压力往往聚焦到腰部,很容易导致胸腰结合处的脊椎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人的椎体一共有17节,王宇主任门诊有患者13节椎体都发生了压缩性骨折,更有甚者,很多人甚至已经发生了压缩性骨折而不自知。如何及早发现这种风险呢?两个最常见的预警信号就是中老年人脊柱侧弯和驼背。另外如果做家务的时候不注意,可能也会出现腰背肌的劳损。北京协和医院康复医学科的袁望舒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三招不求人的腰背肌锻炼法,坐着就能进行,快点行动起来吧。 【专家出诊信息】王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日上午; 张晓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周四上午干部门诊;周一至周日晚,老年病内科互联网门诊; 备注:突发原因导致门诊、出诊地点、门诊类型(普通、专家或者特需门诊)、挂号费用的改变,请以医院当日公布为准。 视频链接:https://v.qq.com/x/cover/mzc00200cjup893/y0048zd36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