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顺应暑伏养好病》 。主要介绍三伏天必看!全方位驱寒养生!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三伏天借用大自然充足的阳气,通过三伏贴 桑枝棒 温阳泡洗方,赶走身体里的寒气,告别冬季高发的老慢支 老寒腿 冠心病等寒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刘玉超主任医师 冬季易发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老慢支)、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等,多因体内寒湿积聚,阳气受损所致。而夏季,尤其是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为旺盛,人体皮肤毛孔张开,气血流通加速,此时用三伏贴,可以借助自然界的阳气,温补人体阳气,驱散体内寒湿。 白芥子:经过炒制,去除了其过于走窜的特性,减少了贴敷时对皮肤的刺激,同时增强了温阳散寒、化痰的效果; 醋五味子:起到止咳平喘、益气生津的效果; 冰片:具有辛香透表的作用,能迅速将药物成分透入皮肤,凉性能防止辛热药物灼伤皮肤。 贴敷时机与穴位选择: 1.三伏贴每一伏要连贴三天; 2.贴敷时,常选取大椎穴、肺俞穴和膏肓穴,组合使用能起到温阳化痰、补气养肺的作用,适合用于冬季易发的呼吸系统疾病。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下边,是督脉上的重要穴位,具有通络止痛、解表散寒、助阳气的功效; 肺俞穴: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是肺的背俞穴,能调整肺的升降开合,止咳定喘; 膏肓穴:位于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可以补益虚损、养肺调心。 除了三伏贴,通过练习一套源自清代的少林内功——“前推八匹马”,调和气血,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泡洗方和溻渍法 针对老寒腿问题,可以使用泡洗方或溻渍法,能有效缓解关节冷痛和肿胀,促进气血流通,驱散寒邪。 桂枝:具有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是治疗寒湿痹痛的要药; 鸡血藤:能舒筋活络、活血补血,适合缓解关节冷痛、腰腿疼痛; 鬼箭羽:具有逐瘀破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老寒腿等痹痛。 老寒腿多因寒邪入侵所致,夏季通过温热疗法可以很好地驱散寒邪,缓解症状。对于不能泡洗的患者,溻渍法是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敲桑枝棒 桑枝:入肝经,能祛风湿、利关节,常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等症状。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中央上2寸,是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能宁心安神、理气宽胸; 郄门穴:位于内关穴上3寸,是心包经的郄穴,能宽胸理气、活血止痛。 通过敲打内关穴和郄门穴,可以宽胸理气、活血止痛,缓解冠心病。敲打时需从内关穴一直敲到郄门穴,力度适中,每天敲打15到20分钟效果最佳。 喝姜枣茶 姜枣膏具有温中散寒、助十二经络的功效,特别适合冬季易感风寒、脾胃虚寒的人群服用。也可以在家自制姜枣茶,用生姜、大枣、红花和桂枝泡茶喝。 生姜:具有发表散寒、温中助阳的功效,是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大枣:能安中补虚、助行十二经络,是补气养血的佳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