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的一种方式。适度出汗有利于健康,过度出汗会损伤身体的津液和阳气。中医有大汗亡阳之说,意思就是汗出过度,阳随汗脱。根据每个人爱出汗的部位都不同,可能反映出的脏腑问题也不尽相同。 汗的产生需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阳加于阴为之汗”。不因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汗出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称为盗汗。中医讲肺主皮毛,所以出汗与肺有密切的关系。肺气虚的主要表现有气短,乏力,声低气怯,容易感冒,动则汗出等。经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免疫力低下、恶心肿瘤等等。气有固摄作用,气虚固摄作用减退就可以表现为自汗,甚至是脱汗。 在治疗肺气虚的时候,往往肺与心要同时治疗。心主血、肺主气,血为气之母、气为之帅。气虚和血瘀同时存在时,我们也自己可以判断。我们面部色泽及明润的状态与心肺关系很密切,另外如果声音出现不“章”,应该从心肺着手。 现在正值秋季,正是补肺的好时机,红花可以补血,党参可以祛湿。 鸭肉性凉,不上火。所以专家推荐花参老鸭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