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特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洪楠,放射科主任医师高健。主题是《匠心仁术(三)》。 放射科的影像精准诊断 这些图片外行人可能看不懂,但是放射科的医生们,每天都在其中寻找病灶。 如果患者受外伤头部着地,医生想了解是否有头部骨折,一般可采用头颅X光检查。 头颅CT检查实际上是计算机体层扫描。通过影像图片,医生既可以看患者有没有骨折,也可以看到脑组织里面是否有出血、梗死或肿瘤等情况。 核磁共振检查,不仅可以帮助医生清楚地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头颅、脊柱和脊髓,还可以检查肝胆、骨关节和四肢肌肉。而在磁共振血管成像的图片中,大大小小的血管也可以看得很清晰。 灌注成像检查可以把脑供血情况清楚地反映出来,有助于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缺血的情况。 放射科还可以进行各种三维成像的后处理,将颅骨的结构、血管走形等呈现给临床医生,帮助他们做出诊断和治疗方案。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的诊断治疗离不开放射科的协助。同时,放射科也参与了部分治疗工作。 细致入微,定位病变 随着检查技术的不断提高,很小的肺结节也能通过影像检查发现。有些肺结节触感类似于棉花,还有些仅有小米一样大小,外科医生在手术中很难通过触摸找到。 如何帮助外科大夫精准定位结节?在与胸外科的医生在交流中,放射科的大夫们想出了这样一个找到结节的好方法。 借助科技,精准定位 放射科的医生每天要看大量的影像学图片。就拿肺结节筛查来说,医生们可能需要看上百幅、甚至上千幅的图片。目前,医生可以借助计算机辅助的肺小结节软件,筛查出所有病变,并且为医生诊断提供必要的信息。 介入放射,参与治疗 介入放射学,是指在影像设备的引导下进行的疾病治疗工作。比如,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介入放射科的大夫可以在为肿瘤供血的血管当中插上导管,然后灌注一些化疗药物以杀死肿瘤细胞,或者阻断对肿瘤供血的动脉血管,“饿死”肿瘤。放射科大夫往往很熟悉人体解剖,可以将导管插到疾病发生的部位。 血管很细小,有些供应肿瘤的血管直径仅有1mm。医生们怎样操作呢?一起来关注本期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