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6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透过文物看中医》。主要介绍中西医如何取长补短、发扬光大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一本泛黄书页见证中西医的相遇。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是国内第一个提出中西汇通理念的著作,该书包括了《中西汇通医经精义》《伤寒论浅注补正》《金匮要略浅注补正》《血证论》《本草问答》等。该书的出现代表着当时的中医,面临西医的冲击,力图以“汇通”取代“对抗”的朴素思维。 该书从基础理论、辨证论治、治疗方法到药物等方面进行了中西医方面的汇通,用中医的理论去理解西医的理论,最终实现融会贯通,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种汇通的理念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对于保护和发展中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中西医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式存在较大差异,但两者在某些方面也有相似之处。通过汇通,可以相互借鉴优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比如用西医的理论、病理知识来解读中医中所讲的脏腑、气血、阴阳、表里、寒热,用西药的成分来解读中药的药味。 中医脏腑图VS西医脏腑图 为什么中西医可以汇通互补? 1、中西医有共同的职业目标; 2、中西医在医学方面的交流有着深厚的历史基础; 3、中西医在医药技术方面,有相通之处。 一组内脏图象展现中西医融合汇通。 收藏在广东中医药博物馆的《华洋脏象图》共有六幅,出自1893年出版的《华洋脏象约纂》,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用西医解剖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的著作。 《华洋脏象约纂》的作者清代的医家朱沛文,他也是中西医汇通理念的践行者,被称为“用西医解剖知识来印证中医理论的第一人”。在这部著作中,朱沛文通过对人体脏腑的深入研究,将中医的脏腑理论与西医的解剖知识相结合,为中医的脏腑理论提供了更为具体和科学的依据。 西医主要是基于解剖学、微生物学、红细胞、白细胞等等,看重的是分析人的细胞;而中医的思维是内藏外象,更注重的是通过象所反映的五脏六腑内在的一些变化。二者虽有认知差异、方法差异,但根本目标一致,因此具有“汇通”的基础。 中西医结合成就退烧名方。 《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作者是近代名中医张锡纯,书中记录了著名的“中西医结合第一方”,目前在临床中仍在使用。它就是鼎鼎大名的石膏阿司匹林汤,也叫阿司匹林承气汤。 石膏阿司匹林汤只有两味药,分别是西药阿司匹林和中药石膏。阿司匹林是从杨树或柳树的树皮津液中提取出的有效成分,中医认为它具有透皮解表的作用,常用于治疗感冒、流感等外感疾病。而石膏是一种清里热的常用中药,常用于治疗热病、肺热咳嗽等内热疾病。 张锡纯认为,阿司匹林和石膏合用能够实现内外皆清的功效,对于治疗一些发热、咳嗽等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他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证明了该方剂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因此被后人称为“中西医结合第一方”。 |
GMT+8, 2025-5-25 17:08 , Processed in 0.13871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新时空 X3.5
© 2015-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