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时空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20240724健康之路,周宇,经络祛湿,艾灸,利湿护脾,刮痧

2024-7-24 11:02| 发布者: 新时空| 查看: 641| 评论: 0

2024年7月24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通调经络来祛湿》。主要介绍苦夏、中暑、湿疹,找准这三个穴位就够了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艾灸阴陵泉,祛湿不困乏

苦夏现象常出现于长夏季节,这一时期气候特点以湿重为主,湿气过重会直接影响脾的正常功能。体内水湿运化不畅会导致湿,要想缓解这一状况,关键在于利湿与护脾。

频繁摄入辛辣、寒凉的食物会进一步扰乱脾胃的平衡,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出现胃胀、食欲下降、四肢无力等症状。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不仅排渗脾湿的作用非常强,还可以用来治疗下肢的水肿,改善足重如裹的感觉。

我们在家可以采用艾灸的方式来温经、祛湿、健脾。夏天气候潮湿,注意一定要干燥保存艾条,隔日灸20~30分钟即可。

取穴:阴陵泉穴位于膝关节附近,小腿内侧,胫骨小头下的凹陷处。

艾灸方法:

悬灸:点燃艾条后,以穴为圆心,在距离皮肤两到三厘米的位置直接灸;

雀啄灸:将点燃后的艾灸头由远及近反复灸,像小鸟在啄;

循经灸:以阴陵泉为起点,顺着经脉运行的方向灸。

小贴士:

1、注意用火安全;

2、艾灸时旁边放一个小烟灰缸,方便弹置艾灸的灰;

3、艾灸前后多饮水。

除了艾灸,还可以在每天下午或久坐之后按揉阴陵泉穴,适当用力按揉15~20分钟即可。

揪提大横穴,应对夏季中暑

大横穴,作为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健脾祛湿及止呕的作用。夏季环境高温高湿,人们容易中暑,出现面色发白、口渴多汗、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胸闷气短以及疲劳乏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体内湿气过重、脾胃功能失调有关。

中医临床上,针对此类中暑症状,常采用拔火罐的疗法。在家可以用揪提或推揉大横穴的方式缓解中暑症状,揪提的次数在10~15下即可。

取穴:从肚脐出发,向左右两侧各量取四寸(五指)的距离。

脾经经典穴位,缓解夏季湿疹

血海穴具有健脾祛湿、养血活血以及祛风止痒的作用,尤其适用于治疗与血热、血瘀密切相关的皮肤病。此外,它还具有祛热、祛风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夏季常见的皮肤问题。 

取穴:

方法一:把手放在膝盖上,指尖朝向大腿的方向,四指并拢时,大拇指尖对应的位置就是血海穴。

方法二:把腿伸直,内侧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凹陷,凹陷上方肌肉最高点就是血海穴。

在家可以用刮痧的方式刺激血海穴,能达到很好的健脾祛湿、活血的功效。专家建议每天刮15~20分钟,2~3天刮一次即可。

刮痧方式:

方式一:在穴位上转圈重刮,模仿用钥匙开锁的动作。

方式二:以血海穴为起点,沿着脾经,从上到下单向重刮。

最新文章

养生堂

健康之路

健康常识

综艺军事

    新时空

    GMT+8, 2025-5-3 03:33 , Processed in 0.07155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新时空 X3.5

    © 2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