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新时空 首页 健康之路 查看内容

20240801健康之路,张珂,耳痒,耳朵闷堵,虫入耳,耳液,耳聋

2024-8-1 10:59| 发布者: 新时空| 查看: 872| 评论: 0

2024年8月1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嘉宾张珂,主题是《五官麻烦巧应对-耳朵》。主要介绍学会这几招,巧妙应对耳朵小麻烦等相关内容。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虫入耳千万别掏,应急要因虫而异

当遇到虫类不慎入耳的情况时,需要谨慎处理,避免直接掏挖,以免刺激虫子使其更深入耳道,甚至可能损伤鼓膜或耳道。

滴入几滴食用油(如橄榄油、香油等),让虫子窒息或行动缓慢,然后尽快就医。

手电筒

用手电筒照射耳道外部,有些小飞虫可能会因趋光性而自行爬出。

耳朵进水别着急,巧用棉签、滴耳液来解决

耳朵内部结构复杂,像一个曲折的隧道。如果耳朵进水,无法通过简单的蹦跳或跺脚有效地帮助排水,可以巧妙地运用一些工具来解决。

棉签

将棉签头稍微揪出来一些,形成一个柔软的棉花捻,然后轻轻地将这个捻放入耳道内,可以有效地吸收并排出积水。

滴耳液

硼酸酒精滴耳液中含有酒精,利用其易挥发的特性,可以帮助耳道保持干燥,防止炎症的进一步恶化。

捏鼻鼓气,可缓解耳朵闷堵

当我们在乘坐飞机时,可以通过做这些动作,帮助耳朵适应气压变化,减轻耳部不适:

1.首先,通过深吸一口气并闭住嘴巴,随后捏住鼻子,模仿擤鼻子的动作。注意力度要轻,如果感觉耳朵有轻微的胀痛感,说明咽鼓管正在发挥作用;

2.如果在尝试捏鼻鼓气后,不适感仍未缓解,可以尝试张口、打哈欠的方式平衡中耳与外界的气压差异。

耳痒千万别忽视,警惕有真菌感染

如果耳朵内频繁出现黑色、黄色或黄绿色的菌斑样分泌物,或是有大面积的脱皮状痂皮从耳道内脱出,可能是真菌性外耳道炎。切勿忽视,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耳道清理和上药治疗。

对于曾患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人群,建议减少或避免长时间佩戴入耳式耳机,减少感染风险。在洗头、洗澡时,为防止水进入耳道,可以提前在耳道口放置涂有少量护手霜或擦脸油的棉球。洗完澡后,及时取下棉球,保持耳道清洁干燥。

抓住黄金治疗期,应对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可能由多种因素引发,包括血管痉挛、病毒感染以及血管栓塞。当出现一侧耳朵突然听不见的症状时,应立即就医,最佳就诊时间为症状出现后的3天之内,最长不宜超过5天。

最新文章

养生堂

健康之路

健康常识

综艺军事

    新时空

    GMT+8, 2025-5-3 03:19 , Processed in 0.07381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新时空 X3.5

    © 201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