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主题是《管好血脂须知》 。主要介绍跟着官方指南管理血脂,不得不提这些变化!新时空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血脂高不高,对心脑血管健康起着关键作用。要是想把血脂管理得妥妥当当,就得弄明白血脂管理的目标,掌握相关的方法。 北京医院心内科的赵迎主任医师提到,2023 版《中国血脂管理指南》跟 2016 版相比,在重点关注人群、筛查的频繁程度、风险评估的方式以及降脂要达到的目标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调整。咱们完全可以依照这份指南,把自己的血脂管理好。 变化一:指南名称有变动 2016 版叫《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到了 2023 版,变成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名称这么一换,意思就是从出生到年老,各个年龄段的血脂问题都得重视起来,都得好好管理。 变化二:检查的次数增多了 2016 版规定,20 到 40 岁的成年人,每 5 年查一次血脂;40 岁以上的人,每 2 年查一次。但 2023 版不一样了,20 到 40 岁的成年人,2 到 5 年就得查一次;40 岁以上的,每年都得查一次。给 40 岁以下的人增加检查次数,能早点发现血脂有没有问题,把预防冠心病的工作提前,尽早控制住动脉粥样硬化,不让它继续发展。而且年龄越大,血脂出问题的可能性越高,所以就得更勤快地查血脂。 小贴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这个东西,数值越低越好,能长时间维持在低水平那就更理想了。 变化三:新增了儿童血脂检查项目 要是家里有家族性高脂血症,或者有早发的心肌梗死、脑梗,又或者有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各种动脉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那就得留意孩子的血脂情况。 哪些孩子更得着重关注血脂检查呢?要是父母的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数值特别高,那可得小心孩子是不是有家族性高脂血症;父母有早发的心肌梗死或者脑梗病史;父母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者有各种动脉粥样硬化疾病危险因素;还有那些胖孩子,这些孩子的血脂都得重点关注。 变化四:中危人群血脂达标的数值变了 在 2016 版里,低危和中危风险人群,血脂达标要求数值小于 3.4mmol/L。可到了 2023 版,中危风险人群的血脂达标数值变成了 2.6mmol/L。大家可以通过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再对照自己现在的血脂水平,就能清楚自己属于哪个风险等级了。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以前得过明确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像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脑梗死,做过心脏支架、心脏搭桥这些(A);有高血压(B);有糖尿病(C);家里长辈有早发冠心病史(D);男的超过 45 岁、女的超过 55 岁(E);有吸烟习惯(F);体重指数(BMI = 体重 ÷ 身高 ²)大于等于 28kg/m²(G);有慢性肾脏疾病(H)。 高危风险人群: 下面这些情况,只要符合一条,那就是高危风险人群:符合 A 这种情况;同时有 C 和 E 这两种情况;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水平超过 4.9mmol/L。 变化五:首次提出 “超高危” 这个概念 2016 版分为低、中、高、极高危这几个等级,2023 版在这基础上,又多了个超高危等级。 按照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评估,要是发生过两次 A 这种情况,或者发生过一次 A,还同时有 BCDEFGH 里的两项,那就属于超高危风险人群。要是发生过一次 A,同时有 BCDEFGH 里的一项,那就是极高危风险人群。 变化六:联合治疗成了新趋势 2016 版治疗血脂主要靠他汀类药物。到了 2023 版,虽然还是以他汀为主,但联合使用其他降脂药成了流行趋势。要是光靠改变生活方式,血脂降不下来,就得考虑吃降脂药了。他汀类药物是降低胆固醇的基础用药,要是有人吃他汀药感觉不舒服,或者光吃他汀血脂降不到标准,那就得早点采用以他汀为主,再搭配其他降脂药一起治疗的方法,这样能推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另外,高脂血症患者一般得一辈子吃降脂药。 |